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绍兴文理学院于2015年12月,建立创业学院,由校长兼任院长,分管就业、教学工作的领导兼任副院长。2019年,在学工部设立“创业学院办公室”。2022年,在招就处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2025年5月,独立设置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下设教育中心、实践中心、服务中心与研究中心。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构建了“三面向、四途径、五结合”的“345”双创教育体系,坚持科教融合、师生共创、校地共生,建立了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内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凝练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融通,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1门、专创融合课程38门,开发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8门。

构建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82位,组建校内创业导师团队222人。与绍兴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基地”;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创新创业之星”奖学金、留绍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与84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

建立国、省、校、院“四级”竞赛体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日益高涨。近5年,共有6889个项目申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加人数达31800余人,创新创业类参赛率达到45%。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11项,省赛金奖10项、银奖24项、铜奖36项;多次获省级高校先进集体奖、高校优秀组织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组织奖。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累计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8项、铜奖13项;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组织奖,多次获省级大赛优秀组织奖。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累计获省赛金奖14项、银奖26项、铜奖46项。

创业园是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2009年3月,学校投入1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辟面向校外的大学生创业园,央视新闻频道以《中国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在浙江建成》报道我校大学生创业园;学校与淘宝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大学生网络创业基地,并入选全省10个浦发银行大学生创业实验园之一;被认定为市级大学生A类创业园。2013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首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2017年,学校获批浙江省首批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2019年,绍大青创空间入选省科技厅众创空间。2024年,成立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项目6个。

创业园建成以来,在校学生申请入园创业已近705个团队,总人数达7100余人,累计孵化项目近400个,年在园项目75个,注册公司实体项目22个。

创业园孵化项目亲亲子叶项目

2012年入园,项目联合茶园1000亩,辐射茶农2000人以上,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助茶农增收20%以上。项目负责人梁如洁,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获国家部委头雁计划第一批浙江省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创业之星’”“最美浙江人·最美个体户等荣誉。

创业园孵化项目族迹农业项目

2019年入园,项目以科技赋能高原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通过构建特色农产品IP和数字化农业体系,助力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精准帮扶400余户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创新模式入选民族地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项目负责人宁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阿里巴巴全国正能量志愿者以及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省级荣誉。

创新创业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科教融合、师生共创、校地共生,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创新教育引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重点,大力弘扬“胆剑精神”,充分挖掘绍兴创新创业文化,积极融合区域创新创业资源,构建“面向全体、分层分类、深度融合、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加大学生实践创新与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影响力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助力学生“明常识、用知识、长见识、练胆识”,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截至2025年08月)




友情链接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扫码关注"绍大创就业"